close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統計,今年1月失業率達5.31%,較去年同期增加16.7萬人,失業人數達57.8萬人,創31年新高,而非自願性失業人數更高達35萬人。最近報章媒體上常看到令人鼻酸的社會新聞,有媽媽因為沒有錢做產前檢查,直到剖腹生產才發現產下的是無腦兒;也有家境清寒的14歲少女,因沒錢就醫小病變大病,年紀輕輕就殞落。然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卻在今年2月份悄悄將原本提撥盈餘10%作為『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調降為5~10%,在景氣不好的情況下,救助金不升反降,更離譜的是,其中近七成救助金竟被用來做公關活動或是購買設備,真正用於醫療救助的金額比例可說少的可憐。

    台北市議員李建昌、黃向羣、許淑華於今日(4/13)召開記者會指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將『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的提撥比率由原本規定的至少10%調降為5~10%,不但違反醫療法規定公立醫院應提撥年度醫療收入扣除費用後餘額之10%以上,且救助金中真正用於醫療補助與社會救助金的比例確不到三成,少的可憐,近七成的救助金都被挪用做各院區的公關活動費用或是工程修繕、設備購置,大大違背原本『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的原意,且三位議員強烈質疑,聯醫用救助金添購設備、作工程,是要規避政府採購法,有圖利的嫌疑。

    三位議員指出,原本大家以為『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應該就是用來做民眾醫療補助或是急難救助居多,孰料一經追查發現,『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的支出名目包羅萬象,從買電視買沙發到作健康步道美化工程應有盡有(詳附表1,幾乎佔總金額的60%以上(詳附表2,真正用於需要救助的民眾補助上,比例竟然少的可憐,在不景氣失業人數增加繳不起健保費的人越來越多的年代中,聯醫顯得冷血又諷刺。

    三位議員痛批,『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根本就是民眾看的到吃不到的福利,美其名為救助金,其實根本就是聯醫自己的小金庫,依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所屬市立聯合醫院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管理要點』,社會救助金的運用範圍雖可辦理便民服務所需相關費用,但支用範圍限定年度預算未及編列或編列不足而為因應便民服務急需修繕、購置設備及物品之費用,但從聯醫琳瑯滿目的添購設備與各式工程看來,看不出這些東西哪裡構成『急需』的要件?說穿了根本就是聯醫想花就花,又不需要經過市議會的預算監督。

    綜上,三位議員要求,衛生局應儘速修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所屬市立聯合醫院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金管理要點」,將提撥比例依醫療法規定修改為至少10%以上,另外應增列規定該救助金用於醫療費用補助與社會救助費用上至少達提撥金額的70%以上,放寬補助標準,讓更多真正有需要的就醫民眾得以得到應有的社會救助福利。並應刪除「年度預算未及編列或編列不足而為因應便民服務急需修繕、購置設備及物品之費用」此項要點,避免救助金淪為聯醫小金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建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